(二)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班风建设的基础,为此,每一个班主任应当强调班风建设。班风建设应当摆脱先前的被动模式,应当由班主任结合本班级自己的情形,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班风建设,充分接纳学生的意见,制定一套学生认可、教师引导,并经全班学生的集体表决通过的班级管理规章。[4]在执行环节中,每一个学生都应当遵守班规,坚持“依法治班”,保障班规制度的公平、公正、透明。 在班风建设中,还需要加进一些精神文明风貌的条款,给予班规灵魂,一起发挥班规的强制性作用和激励功效,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班级管理模式。 (三)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,如今教师主要将精力放在教师层面上,对于育人方面,班主任应当抓起来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将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,为此,必须加强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。笔者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做起:第一,班风”建设。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开始,小学班主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艰苦奋斗和团结互助意识,逐渐形成一个健康向上、积极向上的小学生班级,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精神文明建设,以此增强班级的凝聚力。第二,思想道德建设。班主任是小学生人格培养的指导者,人格培养是一个长期、系统的工程,其中班主任的人格将决定小学生的人格的发展方向,小学生善于模仿班主任平时的、举止、气质、风度、知识、思想意识等,对此,班主任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,做好影响教育。[5]第三,心理健康建设。小学生是极易受到外界侵扰的群体,他们在缺少保护情形下,心理会留下阴影。为此,班主任应当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,自修心理健康知识,掌握基本的心理沟通技巧,构建一个完善的班级心理健康支持系统,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一些突发性的情形,做好心理辅导的工作,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,进行班级团队的心理辅导的有效活动,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矛盾。 班主任也是是班级教育反思的践行者,将平时的管理进行反思,并在此基础上,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,进而调整自己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思路,积极改变自己的行为,提升自己教育思维品质,建设一个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。 参考文献: [1] 伊宁;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——起始年级班主任的麻辣招数[J]. 班主任之友(中学版) 2010年09期 [2] 杜明义;发展乡村旅游经济,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——基于甘孜州泸定县岚安乡的调查与思考[J].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. 2009(01) [3] 张金花;小学班级管理的三个步骤[J]. 江西教育. 2011(Z1) [4] 张斌,夏细梅;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下开放——班级管理行为纠偏案例之一[A].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(江苏卷)[C]. 2010 [5] 冯宝贵;与教师携手实现教育理想——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[A].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“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”科研成果集(黑龙江卷)[C]. 2013 |